裙子被扯坏,家长照原价索赔后,女孩被全校孤立:谁是始作俑者?

裙子被扯坏,家长照原价索赔后,女孩被全校孤立:谁是始作俑者?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热门讨论的话题,大概是这样的:

一个幼儿园的小女孩穿着三四千的裙子来园,却被其他小朋友一不小心扯坏了,家长直接找幼儿园老师要求对方家长赔偿,对方家长也是好说话,直接按原价赔了3799元。此事了结。但意外的是,三天之后,这个女孩被全园的小朋友孤立,再也没有人和她讲话了。

有人说,小朋友之间也是个小社会;

有人气愤,穿那么贵的裙子上幼儿园,弄破了也活该;

有人说,弄坏了赔偿,理所应该。

……

看似一件小事,里面却暗藏玄机, 不由得让我想从几个角度去分析这件事。

①,女孩家长给孩子穿三四千的裙子:

这个家庭显然物质上有所富裕,要不买不起这么贵的裙子,有孩子的妈妈会了解,小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条裙子最多也就穿一年,除非你往大了买!

但是,这位家长又不依不饶地找对方家长来赔偿,显然,她家的物质基础也没富裕到哪儿去,如果三四千的裙子真的像打个水漂一样,就不会有后面的赔偿了!

②,对方家长:

对方家长没有过多的理论,只是按照原价3799赔偿了。

有两种情况,第一,对方家长根本就没有把3799放在心上,是个更大的“茬儿”,不就3799嘛,赔就赔了!

第二,就是老实本分,既然自己家孩子不小心弄了裙子,人家要求赔偿也不过分,虽然物质不富裕,但是3799也拿得出来。

关键的一点来了!

三天后,没有人给这个小女孩说话了。

是谁在背后起的作用呢?

有人说是孩子之间的小群体,我看不尽然。小孩子经常之间会有点“小矛盾”,甚至他们都不会把“裙子破了”当回事儿,一时恼,一时忘,一会儿又和好了。

③,我们忘了说幼儿园老师了。

先是这位家长找了幼儿园老师理论,才有的后面的赔偿。“老师觉得这个要求很合理,二话不说,找了对方家长”。

合不合理呢?

合理。老师做的也对。

但中国自古除了合理,还有合情。

显然,后面的结果出现,原因是 违背了人情,又符合人情。

那么贵的裙子,对于普通家庭来讲,几乎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如果出现了“意外”,人们会本能地减少这种“意外”的发生,怎么减少最节约成本?

那就是再不和这个女孩接近,避免“擦伤”。

那是谁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

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下面几点:

01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鹤立鸡群

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就该偏爱,富养女儿要从小做起,一条三四千的裙子算什么。

她想做什么?初衷一定不是想给自己女儿“树敌”,而是想让她“鹤立鸡群”!

即“赢在起跑线上”。

世界上真的没有鹤立鸡群,只不过是你自己以为是鹤而已。

有个东西叫 “圈层” ,你的收入,你居住的地方,你的工作环境,基本上决定了你的圈层。

上哪儿个幼儿园,上哪个小学,和上面的因素息息相关。

即便你强弩着去够另一个圈层,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 “副作用” ,而达不到所谓的平衡。不平衡,一定不长久,这也是它的副作用之一。

有的时候副作用来的很慢, 可能几年,可能十几年。

比如,某市的一个大学生以68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但上了清华,没有了爸妈的约束和管教,便像撒了的鹰,在清华混混度日,最后被开除,一夜回到解放前……

类似的惨痛案例,有很多。

我们都想鹤立鸡群,可是老祖宗有一句话说得很对——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那是不是人就甘心堕落而不上进了呢?

一定不是这个意思。

大染坊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什么贵族?那是几代人的气质沉淀。”

一句话,交给 时间。

02 趋利避害,人之本能

为什么没有人再和这个小女孩玩?

因为趋利避害,人之本能。

本质上没有谁比谁高尚多少,没有谁是正义的一方,大家都只是在夹缝中努力的活着。

可能有幼儿园老师的 善意提醒 ,可能有众多家长的 不约而同 。我相信,这件小事一定在班级里的家长群里传开了:

某某家的小孩的裙子三四千,千万别蹭破了,要不一个月的生活费没了……

不需要指责,不需要感叹 ,人类本能,是你,你也参与其中。

所以 英雄可贵 ,我们需要得到英雄的救赎,却不希望自己是那个英雄。

[夜深了,有最荒芜的灰。天亮了,我还得迈开腿。]

03 小朋友之间的社会

有的时候,我们会低估小孩子。 这种低估第一次被拿到大众潮流里来说,是《隐秘的角落》。

第一次在生活里意识到是,四岁的女儿对我说,她们班里有一个 “老大”
,然后需要具备什么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当“老大”,比如一些我们大人看起来很无谓的东西——长得高,年龄最大,玩具最多。

有次第之分,说明有对比在里面。

这种对比,是人格里自发的。

有时候 社会的畸形和人心的险恶难以避免,我们没必要特意得为小孩打造绝对“真善美”的环境。

一切的“人为”环境,都是自欺欺人的幻想罢了。

上面的例子,家长的发心是好的,希望女儿美,希望女儿高贵,但是结果却南辕北辙了。

有人说了个他小时候的故事,班里转来了北京来的同学,吃得好,穿得好,看上去高贵,比同班的农村娃儿,任何方面都生生高出一截出来。

但是,不到一学期,便转学了。

这就又回到了第一个话题, 鹤立鸡群的伪命题。 大多时候,小孩只是没有成熟的大人而已。

人性绝非善恶那样简单 ,想一想,真的很奇妙。

小孩,亦是大人。

(作者:墨落)

作者

墨落说情感

发布于

2020-08-31

更新于

2023-02-09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