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教育要趁早,孩子一定要自己养
季杨杨在舅舅车场玩到很晚回家,面对的是爸爸的大声责骂。
他索性摔门离去。
季杨杨的妈妈说, “也许我们一开始就错了,孩子一定要自己养。”
这个话在圆桌派里也有提到过,
李玫瑾,学心理的公安大学教授。也是圆桌派的常驻嘉宾。
她说, “教育孩子要趁早,三岁上下说不行,孩子三岁,你给他立规矩,他不从,大不了撒泼打滚闹一通,但等他长大了,就不好说了。”
“孩子一定要自己养,你最辛苦的时候,就是积累资本的时候。资本就是钱能生钱,什么叫钱能生钱,就是你以后要教育他,他要能听从你,因为你前面有这个资本。”
季胜利说, “我早知道自己儿子是这样,他当初就应该找个事业单位,熬到退休算了!哪儿也不去!”
现在说这些都太晚了。
很多中国父母,常爱抱怨孩子不听话,特别是在孩子犯了大错误,无法挽回的时候。
殊不知, 孩子的今日,都是父母的昨日造就的,什么样的教育成就孩子怎样的未来。
不止来自农村县城,父母进城务工,没有条件,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
城市生活压力大,很多父母也是因为工作繁忙,会把孩子交给父母来带。
这样“隔代养”在教育上产生的很多问题是不可逆的,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 ,那前期造成的问题后面是没办法修补的。
人的情感,不是物品缺失,后期是填补不了的。
这是这个时代的无奈,也是这个时代的伤痛。
所以,李玫瑾老师说,孩子一定要自己养。
你前期养他,了解他,才有了方法和手段与他沟通交流。
自己养大的孩子,你打他骂他,他都不会走。
不是自己养大的孩子,别说打骂,在他青春敏感期,连一句重话都不敢说,父母小心翼翼,孩子也如履薄冰。
如果你打了或者骂了他,他可能会跟你动手,可能会离家出走。
到时候,你再说,我把孩子接过来自己养,已经太晚了。
李玫瑾老师说, “三岁之前,父母的唠叨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是垃圾。”
因为12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本性多形成在12岁之前。
而12岁之后他 真正开始他的人生旅程,有自己的领悟,有自己的看世界的角度。
父母要在孩子12岁之后“认怂”,听见他的声音 ,这样他才会打开与你沟通的“门”。
很多时候发现,在孩子身上或多或少会看到父母的影子,这就是耳濡目染。
父母在抚养过程中,孩子就在复制抚养的观念与性格,以及各种行为态度。通常孩子很多时候对一件事做出的选择跟他父母的选择是一样的,这就是父母在日常中就影响着孩子。
李玫瑾教授很多关于教育的见解都非常的独到,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也只是九牛一毛。
她常说,第一次教育孩子很多事都不会,但是当会的时候却发现一切都晚了。
因为中国“百善孝为先”,背负了太重的“孝道”,所以,没有人敢说父母不好,没有人敢说“你不配当父母”,但实际上,每个父母都应该去学习,给孩子不只物质,更多心理上的陪伴与塑造。
最后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