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在修炼两个字,界限。好的关系里,都懂得界限感

人的一生都在修炼两个字,界限。好的关系里,都懂得界限感

邱莹莹爱上了一个渣男,眼看着就要身心全压上了,关关想要劝阻,

安迪和樊胜美劝关关不插手邱莹莹恋情。

安迪说,和谁在一起是小邱的自由。

樊胜美说,成年人的世界岂止真话假话那么简单,亲人之间还有个界限,更何况朋友了?

“界限”一词,许多人都不陌生,在中国的人际关系中,90%的问题都出在了“界限”上。

01 恋爱

第一次恋爱,都是掏心掏肺的,甚至带着点盲从……

带着的那点盲从,沉溺其中的甘之如饴,但回过头看就像个笑话!

生命就像一个天平,得失、幸福或悲伤,就隐藏在这微妙的平衡里。

太掏心掏心,就打破了这种平衡, 所以,有调查数据,90%的初恋不会善果。

为什么?就是“界限”没搞清楚。

太黏了,叫人窒息得想要逃开,一方期待更多的亲密,另一方却会要自由。就像一个人拼命地在后面追,一个人死命地在前面逃……

个人边界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身体层面的,二是心理层面的。

人和人之间有了界限感,才不会变成束缚。

正如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都会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第二次恋爱,便带着点玩世不恭。

每个成人在恋爱时都是孩子,上次的感情无论是否善果,都会在心底留下痕迹!

索性就过于放松,索性就当“玩”了。

但很可惜, 太紧张和太放松,都容易失去。

其实,界限感并不是要划清彼此的界限,也不是让我们滋生隔膜、形似疏离,

而是更好的尊重对方的决定和想法,也能理智的正视自己,规避掉一些潜在的矛盾。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懂得了界限感的重要性。

再好的两个人,也仍然是两个人,成为不了一个人。

好的关系就是“有点黏,但不太黏”。

02 婚姻

婚姻恰恰相反,恋爱是太拿自己当外人,总觉与他不够亲近;婚姻就是太拿自己不当外人,从来不客气!

第三次恋爱,终于修成“正果”,便带了理智,也随着时间更加成熟。

这次的爱情看似“圆满”了,但是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个时候就该审视一下自己。

每次的恋爱,都是在和不同状态下的自己相处。

自己是不是把“自己”修磨的好了?

黄磊在一次讲座中,曾批评说:“中国式的夫妻关系,都有一种叫莫名其妙的不客气。

当年你泡人家的时候,追人家的时候,特积极,给人去上锅炉房打开水,把食堂座位给人占好,饭给人打好,

等一结婚,一过上日子,在家里边,跟人横鼻子竖眼的,

谢谢也不说了,我爱你也不说了,对不起也不说了。就直接是‘给我倒水’……

这世界上有两种人是标配:爸妈是标配,不能选,小孩也不能选;

但有一个是你自己选装的,那就是你的伴侣。

你自己选的,却没有用心的体察…….怎么把生活过好?“

没有界限感的婚姻,往往导致关系的倾斜,便很难有爱情可言了。

界限的背后,是“尊重”。一个没有界限的关系,会失去关系本身的价值。

周国平曾说:“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两人之间,这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

不幸的婚姻,往往是彼此都想冲破这最后的防线 ,将对方据为己有,

而一旦有一方在关系中丧失了独立性,爱情便会很快萎顿,最终吞没在生活的荒沼洪流中……

03 亲子

微博上曾有个段子,就描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用心良苦”:

5岁,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我给你报了奥数班;

15岁,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18岁,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

23岁,我给你报了公务员;32岁,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这种 “共生”的家庭关系 在东亚最是典型,即便孩子长大成人,父母还是想为他们安排好道路。

父母想让孩子独立,又不放心,总担心孩子照顾不好自己;

孩子想让父母独立,又觉得自己不孝顺,不能常伴在父母身边……

父母得体地退场,是一种修养。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道: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

这“不必追”三个字便道出了亲子之爱的真谛。

成长从来都是以突破安全区为代价的。

04 为自己而活

一个没有界限的人没有为自己活过,一生都在为父母、为朋友、为工作、为家庭(配偶、子女)而奔波。

他的世界没有自己,他活在别人(父母、老师、老板、朋友、配偶)的期望和要求当中。

一个没有界限的人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真实的理想和愿望是什么。

也总认为自己、自己想要的,都是不重要的。

把放在别人身上的目光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

关心和注意你自己、属于你自己的,包括:你的身体、感觉、态度、行为、想法、能力、选择、理想、角色、价值、责任、限制等。

当我们能够爱自己,我们才有爱,才有爱的能力。

一个爱自己的人,有爱的人,才会知道该如何去爱别人;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无法正确地爱别人。

你要了解自己的情绪、需要、和私人空间,设立健康界限。

找到和拥有属于你自己的部分,在关系中也不要忘了绽放自己的生命美好,在你所爱的人之外,发展你的兴趣和各自属于自己的时间。

好的人际关系,一定是相互尊重个人的独立空间,把握好各个层面的界限。

做好自己的事,

尊重别人的事,

配合老天的事。

05 所谓情商高,就是懂得界限感

有一次,进美容院,被一大姐开启查户口调查收入模式,

“姑娘,您多大了呀?”

“30岁”。

“哦,那应该结婚了吧,老公做什么工作的,孩子多大了?”

被大姐一连串的问题已有些烦怒,一心想着,赶紧做完美容,离开便好。

大姐倒是不在意,自顾自地接着问下去,从身份调查变成了财力评估。

“你平时做什么工作呀,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收入一定不错吧!”

……

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不尴不尬的待着,极不舒服。

两个小时的美容过程,原本为了愉悦放松,却变成了蹂躏身心。

她可能是想套近乎,缓和气氛,但是越界了,初次见面,没有人愿意把生活状况、经济状况与一个陌生人道之。

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有类似的体验:被许久不见的亲戚盘问工资几许,何时结婚;被刚认识不久,尚未建立信任的朋友伸手借钱;被初次见面的异性朋友,一个大大的拥抱所惊吓……

当我们谈论这些人、这些事,总免不了评论一句:情商太低。太没分寸了。说好的情商呢?

其实,所谓情商,无非是对界限的把握。

这个界限,包括时间的界限、包括亲疏的界限、也包括场合的界限。

情商高的人,往往是对这种界限的微妙之处能够准确拿捏、充分考虑对方感受,让彼此舒服的人。

你去朋友家做客,朋友为表好客,亲切的说一句:“别客气,就像在自己家一样”,

若是至亲闺蜜,随意点无妨;

而若是普通朋友,不知分寸,随意呼来喝去,信守取物,便显得情商低了。

那些生活中我们羡慕不已,称之为高情商的人,无一不是在身体和心理层面都懂得尊重对方边界的人。

小到看到你在读书,自觉低声说话,或在看视频时带好耳机。大到尊重你的信仰、不在你面前谈及违背你信仰的事情,或者讨论你所尊重之人的负面新闻。

我觉得这个问题在中国或者东方文化背景下特别显著, 一旦有人想要画出个自己的空间来,就显得冷漠孤僻不合群

有了一种病,叫作“ 界限感缺失症 ”,他们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的事情强加到你身上;

并且还认为你应该欣然接受,你一旦拒绝,就是“ 不讲情义 ”的坏人……

(作者:墨落)

作者

墨落说情感

发布于

2019-08-16

更新于

2023-02-09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