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潘金莲一大哭

我为潘金莲一大哭

自潘金莲这个人物被施耐庵设定出来, 就是女人不守妇道,水性杨花的代表。

书里虽然说的是宋朝的事儿,施老是元末明初的人物,可见又是一隐喻当朝社会的故事。

不管这些,今天就单说说潘金莲和女人。

潘金莲是大府里的丫鬟,许配给的武大郎。

王婆称呼他为“三寸钉枯树皮”,可见极丑!

为什么如此漂亮的金莲会嫁给武大郎?

古代男人三妻四妾,是摆在明面上的老婆,背后临幸的,圈养的,就更不用说了。

大府里的老爷,自然有这些通病。

漂亮的丫头自然会被这些老婆盯上,得不到好果子吃。

宫斗心计,在大府里便会展开了。

这样为什么潘金莲嫁给武大郎便通了。

她,针线好。勤快。把家里收拾的,锅是锅,碗儿是碗儿。起早贪黑,做炊饼。

这是她“美好”生活的开始。

她并没有对生活抱什么大的希望。 只想当个自主的女主人。

然而这一切,被一个人的到来打破了。

他,就是武松。

01 自古美女爱英雄

潘金莲也不例外。 一见面,就痴了。

年轻的她看到他的俊朗和血气方刚,痴迷了。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是个女人,正当妙龄的女人。

爱,萌发。

如果说爱,就会有性。在施老那个年代,女人谈性,想性,是可耻的。

明朝崇尚的是程朱理学,就是要“灭人欲”。

可人欲哪能是说可以自我设定的。

她爱上他了。

生活有了盼头和激情。变着花儿的做饭,盼望着他归来。

这是一场 “女人的觉醒”

在男权的封建阶级制度的清朝,女子的一生从来由不得自己,“三从四德”的儒家礼教压迫着女子的真性情。

哪个女子不对美好爱情有过憧憬?谁不想“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到现在也依然存在,就是那个被评为最不适宜女人生存的国度——印度,

最喜欢看的阿米尔汗作品《神秘巨星》《摔跤吧爸爸》很感人,很热血,很励志,

但你有没有发现比父母情深更深刻的电影主题是,印度女性的觉醒。

潘金莲大抵是作品里最早时期的女性觉醒吧?

早到,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它这样一部作品。

02 阴谋

然而这一切,被世俗打破了。

王婆一直在使劲攒唆她和西门庆, 可以得到当红娘的一笔好处。

就如另一个王婆殷勤的把阎婆惜介绍给宋江。

武松拒绝了潘金莲的殷勤。她心如刀割。

女为悦己者容,既然没有悦己者,还容什么?

恰巧缘分,她开窗。棍子打中了西门庆。

她心里是有恨的吧。

西门庆,只是她情伤的替身而已。

每一次洗澡,都是对自己美好身体的怜惜。

不想空活一场。

她同意了王婆的阴谋。

初识当女人的快活!就此死了。也罢。

放在现代,金莲努力追求爱情和自我的勇气,倒是令人敬佩。

和阎婆惜的贪得无厌相比, 她只是单纯在追求女人爱的本能。

只是一招棋错,步步皆输。

爱情里没有替代品,没有谁是能替代的了谁的。

也许一不小心,就成了男权的牺牲品。

03 枯萎了的女人

男人要尊重,女人要爱。

如果女人是花,那爱情就是水。

如果女人是水,那爱情就是泉。

缺少滋养的花,会枯萎。

缺少爱的注入,一潭死水。

同样是女人,我觉得贪得无厌的阎婆惜更可恶,然而 更可怜的是王婆她们一等枯萎了的老女人。

市井生活践踏了她们的尊严。

四大名著中,似乎都对这个“中性”的东西无好感!

想起《红楼梦》里贾宝玉骂那些婆子,

“她们真是忘了自己也曾是个女儿”。

贾宝玉是最爱女孩,最讨厌婆子的。

为什么女孩成长为婆子就遭人讨厌?为什么说王婆她们是“中性”?

女人越老,越受市井生活践踏,越易生出“男相”,

男生女相则俊美,女生男相则为丑,再加上粗砾的性情,更中性了,

所以称这些老女人是“中性”。

但谁不会老去呢?女人该越活越柔软,相由心生,等老了也会成为一个“漂亮的老太太”。

04 傻女人

其实,女人分好多层次。

年龄是她们划分的标杆,也不是。

容貌是她们划分的标杆,也不是。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的万一挑一。

又好看,又有趣的女人是绝世佳品。

潘金莲, 生错了年代。遇错了人。

当武松冰冷的钢刀,划破她美白的脖颈,

梦醒了。

潘金莲是个傻女人,

她并不知道,你爱的人并不在意你,生死或沉沦。

那些从你生命中走开的人,心里根本就没有你。

无论武松还是西门。

心里没你的人,才会不懂你的殷勤,

心里没你的人,只会用花言巧语虚情假意,

执着,换不来珍惜,

痴情,换不来半点在乎,

你又何必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赌?

最后,我想借用Facebook 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写在《向前一步》里的一段话:

祝作为女人的你,打破所有的墙,活得充实快乐。

This is off the wall——没有自我推翻,就没有人生重建。

(作者:墨落)

作者

墨落说情感

发布于

2019-07-11

更新于

2023-02-09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