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发家之路和生财之道

李嘉诚的发家之路和生财之道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钱是所有人都在追逐的东西。说一个人穷凶极恶到什么地步,一般会说这个人“伤财害命”,那么这个时候“财”是和“命”在一个等量级上的东西。

说到财富的大亨,除了现在崛起并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马云之外,还有个叱咤商政两届的人物——李嘉诚。

世人皆爱财,却耻于谈钱。但李嘉诚却始终坦言,“我只是一介商人”。

我们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李嘉诚,大约就是经常会用在写作文时,举例子,说他那么有钱,但曾经也做过推销的工作,歌颂他坚持、不放弃、忍得平凡的品格。

而实际上,只是冰山一角,甚至连一角都算不上。

没有哪个大佬是仅靠着坚持和毅力就能在商场上群活下来的。

他的格局和英明决策,是前进的方向。他的德行和品格是,吸纳人才的核心。他的宽容和理解,是屹立不败的原因。

李嘉诚年轻时处在香港动荡的时期,英国政府殖民地。他的第一次逆势而为,是建立塑料花厂,动荡时期,更多人只想保全,而李嘉诚想的是创建。那时大量的大陆廉价劳动力涌入香港,为他积攒第一笔金。第二次逆势而为,战后香港人数猛增,从七十万到四百万。李嘉诚从工业转为地产,当时最大的是英资的“置地”,但两年时间李嘉诚的公司成为最大的地产公司,也是他飞跃的一步决策。接着就是,他几次逆势买下英资公司股权,让公司成为上市公司。

看李嘉诚的自传纪录片,发现这个老头,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甚至有些傻愣愣的感觉。精气神十足的老年人。他说,他自己年轻时非常谦卑。如今,依旧谦卑但多了些谨慎。他爱学习上进,自修课程,并在自己投资的汕头大学获得第四个博士学位。

从商到达一定境界的人,一定是有德行的人。第一次订单被取消,他并有索要违约金,而是就这么算了,结果得到了对方介绍的外国的比目前大6倍的订单。

第二次,来北京投资关于东方广场项目几经挫败,并说北京先是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发展在次要位置。他坦言更加了解和理解中国。但是接着在政商界周旋奋进。

这些品格其实归功于,他喜爱中国哲学,虽然他不能像道家主张的“名成功就,功成身退”,但这些却对他做人做事有很大影响。

现在年轻人看一些霸道总裁的偶像剧就觉得做生意其实很简单,做老板其实很容易,都太幼稚了。李嘉诚说当公司忙碌起来,两间办公室的电话一刻不停的打来找他。每天无论什么时间睡觉都是五点准时起床,除了早上一直到六点半的打球时间属于自己,剩下的都交给了公司处理业务。

当你看到他周转于公司各会议,与邓小平同志握手,创办汕头大学。各种荣耀加身。他说钱对他来说,什么时候都可以赚,但想做一些对人生有意义的事情。

而每每我与友人推心置腹,为什么我们要这么辛苦的活着挣钱?总会想,人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钱?

一定不是

或许是为了生命终结化为尘土时,回想起来做过哪些流传后世的事。没有白活一世……

(作者:墨落)

作者

墨落说情感

发布于

2017-09-06

更新于

2023-02-09

许可协议